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-01-16,文章内容可能已经过时。

面向对象有哪些特性?

面向对象四大特性:封装,继承,多态,抽象

1、封装就是将类的信息隐藏在类内部,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,而是通过该类的方法实现对隐藏信息的操作和访问。 良好的封装能够减少耦合。

2、继承是从已有的类中派生出新的类,新的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,并能扩展新的能力,大大增加程序的重用性和易维护性。在Java中是单继承的,也就是说一个子类只有一个父类。

3、多态是同一个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的能力。在不修改程序代码的情况下改变程序运行时绑定的代码。实现多态的三要素:继承、重写、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。

  • 静态多态性:通过重载实现,相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參数列表,可以根据参数的不同,做出不同的处理。
  • 动态多态性:在子类中重写父类的方法。运行期间判断所引用对象的实际类型,根据其实际类型调用相应的方法。

4、抽象。把客观事物用代码抽象出来。


面向对象编程的六大原则

  • 对象单一职责:我们设计创建的对象,必须职责明确,比如商品类,里面相关的属性和方法都必须跟商品相关,不能出现订单等不相关的内容。这里的类可以是模块、类库、程序集,而不单单指类。
  • 里式替换原则:子类能够完全替代父类,反之则不行。通常用于实现接口时运用。因为子类能够完全替代基(父)类,那么这样父类就拥有很多子类,在后续的程序扩展中就很容易进行扩展,程序完全不需要进行修改即可进行扩展。比如IA的实现为A,因为项目需求变更,现在需要新的实现,直接在容器注入处更换接口即可.
  • 迪米特法则,也叫最小原则,或者说最小耦合。通常在设计程序或开发程序的时候,尽量要高内聚,低耦合。当两个类进行交互的时候,会产生依赖。而迪米特法则就是建议这种依赖越少越好。就像构造函数注入父类对象时一样,当需要依赖某个对象时,并不在意其内部是怎么实现的,而是在容器中注入相应的实现,既符合里式替换原则,又起到了解耦的作用。
  • 开闭原则:开放扩展,封闭修改。当项目需求发生变更时,要尽可能的不去对原有的代码进行修改,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。
  • 依赖倒置原则:高层模块不应该直接依赖于底层模块的具体实现,而应该依赖于底层的抽象。接口和抽象类不应该依赖于实现类,而实现类依赖接口或抽象类。
  • 接口隔离原则:一个对象和另外一个对象交互的过程中,依赖的内容最小。也就是说在接口设计的时候,在遵循对象单一职责的情况下,尽量减少接口的内容。

简洁版

  • 单一职责:对象设计要求独立,不能设计万能对象。
  • 开闭原则:对象修改最小化。
  • 里式替换:程序扩展中抽象被具体可以替换(接口、父类、可以被实现类对象、子类替换对象)
  • 迪米特:高内聚,低耦合。尽量不要依赖细节。
  • 依赖倒置:面向抽象编程。也就是参数传递,或者返回值,可以使用父类类型或者接口类型。从广义上讲:基于接口编程,提前设计好接口框架。
  • 接口隔离:接口设计大小要适中。过大导致污染,过小,导致调用麻烦。